党史故事人物事迹(3篇)

时间:2024-04-19 08:23: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史故事人物事迹

  

  党史事迹人物故事

  党史中有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事迹,一直激励着们。下面是

  给大家分享的一些党史事迹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党史事迹人物故事:周恩来的故事1963年岁末,周恩来、陈毅一行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经过了民间活动、官方活动,加上阿方举行的跨年晚会后,已经是除夕之夜的凌晨四点了。

  的翻译范承祚在四楼的办公室里整理好一天的翻译文件资料后,已经是凌晨四点四十分。他蹑手蹑脚地下楼,准备回到位于房间隔壁的他的卧室。

  就在他尽可能放轻脚步怕吵着时,一声无比亲切熟悉的声音传来:“小范啊,怎么还不休息啊,明早还有事呢。”

  定睛一看,只见身披旧尼大褂,站在走廊尽头和警卫员在谈什么事。他不理解为什么说明早还有事,因为明天是大年初一,而且经他翻译的行程安排表上,明天上午是没有活动的。但是小范也没敢多问就回房了,累得合衣躺下,领带都没有解开就睡着了。

  第二天,天朦朦亮时,的换班警卫就把小范叫醒了,“快起来,等你呢。”一看表,才早晨五点多,他想起凌晨说的“有事”,就敢忙爬起。

  来到大厅,看到已经穿戴整齐的周,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地从行1宫的汉白玉台阶上拾级而下,完全看不出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天的活动,而且很可能昨晚又是一夜没合眼。

  金碧辉煌的大厅经早起的工作人员清扫收拾,已经又焕然一新,想象不出两个小时前这里刚办过一场盛大的狂欢。此时大厅几乎没有任何人,显得很安静。

  可就在刚走到了大厅里,大厅的门竟突然打开了,涌进来几十号阿尔巴尼亚行宫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一大清早做完打扫后,没想到来自中国的也这么早就起来了。

  于是他们惊喜万分地涌到的身边,都想一睹周的风采。而似乎并不吃惊,他一个个地与这些清洁员、厨师、接待员、仓库保管员等握手问好,给他们拜年。有拿着簸箕的清洁女工局促地站在墙角,不好意思上前,也一并地上前握手,表示感谢。

  这时,小范才明白说的“有事”原来是这么回事。特意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来给阿方的工作人员拜年。

  遗憾的是,因为现场没有任何中方和阿方的官员,也没有中外记者,所以这温馨的一幕,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和报道,只是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永远值得回忆的感动。

  党史事迹人物故事:王树声闹革命共和国大将王树声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族,小时候还考上了“洋秀才”。这么一个具有“高富帅”光环的青年,在土地革命时期,带领农民兄弟“打土豪、分田地”,他是如何做到一呼百应的呢?其实,王树声在领导农民运动初期,并没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2他的出身和背景,让农民们缺乏信任感,“他们这些富贵人家子弟,真能跟地主老财斗吗?”

  弄清内情后,王树声立刻向农会会员们宣布,“我们既然参加了共产党,发誓消灭压迫和剥削,就绝不跟土豪劣绅站在一起!从此,我王家的地不再收租收息。”

  王树声说到做到,当众向租种王氏家族田地的佃户们退押,焚烧了地契借约。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农会领导人也起来效仿。随之,麻城县的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当农民们准备大干一场时,当地一个农会却被恶霸丁枕鱼派人给砸了,还打伤了多名农会会员,并口出狂言:谁敢造地主的反,就拿刀杀谁的头。

  听到这个消息,区农会委员立即召开会议。委员们对丁枕鱼的罪行义愤填膺,可在讨论处置方案时,却都不吭声了。

  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王树声满头大汗地从外乡赶了回来。他一进屋劈头就问:“怎么还不去抓丁枕鱼?个个都像泥巴人似的呆在这里。”

  大伙默不作声。

  王树声火了:“你们怕斗不过丁枕鱼?”

  这时,他的好友廖荣坤吞吞吐吐地说:“国伢哥,这丁四老爷不是别的地主,他是你奶奶的亲兄弟呀……”

  “就为这!”王树声哈哈大笑起来,“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农会是我们的命根子,谁反对农会,我们就跟谁斗!亲娘老子也一样。”说3罢,他一挥手,道:“走,找丁枕鱼算账去。”

  于是,为非作歹的劣绅丁枕鱼被打倒了。王树声大义灭亲的义举,大大震慑了土豪劣绅,使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党史事迹人物故事:贺龙和林彪结怨始末1942年初,贺龙到延安不久,因感情不和,与骞先任离婚了。许多热心的老同志对他的生活很关心,纷纷给他当红娘。有一天,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联防军的几位领导在一起开会议事完毕后,大家一起聊家常,有人谈到了林彪同女子大学的叶群谈恋爱的事。贺龙对林彪与叶群谈恋爱的事早有耳闻,还听说叶群把林彪写给她表达爱情的信给别人看,以抬高自己的身份。贺龙很为林彪打抱不平,认为叶群这样做,有损林彪的威信和声誉。现在又听到大家议论此事,就很不高兴地说:“这些小知识分子不像话,轻浮,用损害别人的威信和声誉来抬高自己,应该好好地训她一顿!”

  西北局组织部长陈正人是个热心人,有意要为贺龙当月老。于是,他就灵机一动,趁机向贺龙介绍说:“老总啊!我给你介绍一个人,她认识叶群。此人叫薛明,河北霸县人,天津的女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开始后,一直从事抗日群众工作。她带了一支青年女子抗日宣传队,从北平、天津经山东、南京,一路作抗日宣传工作到江西。1938年,经新四军江西办事处介绍来到延安,先后在中央党校和女子大学学习,后来去清涧工作,成绩突出,曾被选为县参议员,后调到中共延安县任组织,是咱们西北局重点培养的妇女干部,据说她对叶群比较熟悉和了解,4老总是不是和她见一见?”

  贺龙听他们一说,想了想,认为能动员薛明去批评批评叶群,帮林彪一把也是件好事,于是就默认了。

  1942年春的一个星期天,贺龙在高岗和延安书记王丕年的陪同下,来到薛明的住地。王丕年说:“贺龙司令员来看望我们来了!”高岗趁机向贺龙介绍说:“这就是薛明同志。”

  薛明不明白贺龙的来意,有点拘束,轻声地叫了一声“贺司令员!”贺龙点点头与薛明握手,说道:“今天是星期天,我同高书记到这儿来转转,问点情况。”

  高岗说:“薛明,贺老总问什么情况,你就如实汇报!”

  贺龙问:“听说你和叶群是朋友?”薛明点头答道:“是朋友,但现在来往不多了!”

  贺龙从薛明回答中证实了她与叶群“是朋友”,便提高声音说“要:是真正的朋友,你就应该拿出做朋友的样子来。”薛明不知原由,便疑惑地问:“怎么了?”贺龙说:“林彪喜欢叶群,给叶群写信,这本来是正常的吆。”“叶群的态度可是不好啊!她把林彪的信拿去给同学、同事们看,还这么一散,说我不在乎,你们看吧!这是林彪给我写的情书,你说这样做对不对?”薛明肯定地说:“不对!”贺龙接着说:“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去告诉她,喜欢林彪,就和林彪结婚,不喜欢就不要写信,不要张扬,明确表态拒绝。你告诉她,这是我说的。老革命,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想讨个老婆,又遭取笑戏弄,不道德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拉倒,你认为怎么样?”

  薛明很认真地说:“我同意贺老总的意见,这件事我可以办。”

  贺龙笑着说:“我要说的就这么多。我知道你在清涧工作做得不错。”

  高岗接过话茬说:“这里的工作也搞得不错么。薛明,把你的工作汇报汇报。”于是,薛明汇报了延安的组织工作和妇女工作。王丕年招待大家吃了午饭。临别时,贺龙对薛明说:“听说你是天津人?”薛明答道:“离天津很近,霸县胜坊镇人,在天津上学。”

  贺龙说:“我有个厨师,会做天津狗不理包子,你可以去尝尝,看像不像!以后有空到我那儿去玩。”高岗语带双关地对薛明说:“熟悉了,以后可以常去老总那里看看吆!”

  薛明遵照贺龙的意见,专门找叶群谈了一次,转达了贺龙的看法。

  贺龙同薛明认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了解,8月1日正式结婚。任弼时、林伯渠、高岗、陈正人、张帮英等中共中央和西北局的领导,以及王震、李井泉等老部下前来祝贺。几天后,毛泽东在贺龙的陪同下,来到贺龙驻地接见“战斗篮球队”队员时,也向贺龙和薛明表示热烈祝贺。

  1942年2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开展“整风运动”。在运动期间,薛明和叶群发生了矛盾与激烈的冲突。

  叶群,原名叫叶敬宜,后改名叶瑾,福建省福州市人。与薛明是天津市三八女中的同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天津第二批南下学生来到南京,经亲戚介绍,到了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当播音员;后来参加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与青训班的国民党军官关系暧昧;她还参6加了“三青团”举办的“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讲演比赛,并不断向国民党CC系特务组织办的名为“战斗”的壁报投稿等等。因此,党组织派薛明同叶群作了一次谈话,对她上述表现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在薛明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1938年她们一起从江西南昌来到延安。到延安后,叶瑾改名为叶群。1942年与从苏联养病回延安的林彪相识,他们就谈起了恋爱。

  林彪原先有两次婚姻:1927年,由父母包办娶了一房妻室,举行婚礼后的第三天,林彪就离家了;林彪在长征到延安后,出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时,认识一个女学员叫刘新民(后改名刘梅),他们结婚后,1938年冬林彪去苏联养病,刘梅陪同前往,他们生有一女叫林小琳。后来因感情不和离婚了。林彪1942年初从苏联回到延安,认识了当时在延安女子大学的叶群,同年7月1日两人结婚,这是林彪的第三次婚姻。

  1943年春,延安整风运动进入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薛明因对叶群比较了解,她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有一天,把叶群约到家中,诚恳地对她说:“我是共产党员,你也是共产党员,现在正是整风的审干时期,我希望你主动地把履行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介绍人是谁,在南京时的种种表现,以及同国民党教官和丰城县等人的关系,如实地向组织讲清楚……”

  叶群一听,立即翻了脸,尖声大叫道:“你要干什么?你们趁林彪不在家,你们把我打死好了!”接着又哭又闹,甚至满地打滚撒泼。

  薛明本来想好好劝说叶群主动把自己的历史问题向组织讲清楚,一看她这个样子,也就来了气,说道:“好,你不愿意谈,那就跟你到组织部谈,党员对党组织该谈吧!”于是,就把叶群拉到了中组部,王鹤寿出来接待。

  叶群一见王鹤寿,装得更伤心,哭得更厉害了,大声嚷道:“她说我好多坏话,造谣。”

  薛明理直气壮地说:“不是造谣,我这里写了揭发材料,都有哪些问题,请组织上看。”说罢把材料交给了王鹤寿。

  由于叶群是林彪的妻子,王鹤寿不便轻易表态。他接过信,慎重地对薛明说:“我看过信后,还要向上级报告,你先回去吧!”

  这件事惊动了贺龙和林彪。贺龙从前线匆匆赶回,冲着薛明发火道:“你搞什么名堂?谁叫你抓了叶群?”薛明很冷静,向贺龙详细地汇报了叶群历史上的问题。过了一会儿,贺龙的气也消了,对薛明说:“这么大的运动,有怀疑,揭发出来也是对的。已经这样了,光明正大,没啥大不了的,让组织去调查吧!”

  林彪对这件事则看得很重,十分恼火,也从前方急忙赶回延安。叶群一见林彪,装得非屈,添枝加叶地向他哭诉了一番。一贯内向的林彪也动了肝火,高声骂道:“他妈的,老子在前线流血打仗,你们在后方搞我的老婆……”他把这件事迁怒于贺龙,与老婆叶群记下了贺龙和薛明这笔账。

  此外,贺龙到延安出任联防军司令员后,毛泽东曾同他谈起林彪历史上的一些事,包括抗战初期不愿意留兵延安的事,林彪在洛阳蒋介石接见时的表现等。这件事,后来不知怎样被林彪知道了,成了他的一块去不掉的心病。从此,林彪与贺龙两家结下了解不开的疙瘩。这也成了林彪后来利用“文化大革命”运动,要把贺龙置于死地的主要历史原因。

篇二:党史故事人物事迹

  

  党史经典故事范文(通用5篇)党史经典故事1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已的队伍胜利归来。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向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销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党史经典故事2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七月的星光照亮长夜的路,七月的彩霞点燃心中的火。七月的脸庞漾起笑的漩涡,七月的诸城飞出祝福的欢歌:九十年前,一只思想的铁锤,敲醒千年沉睡的雄狮。九十年前,一把智慧的镰刀,割断一切旧世界的枷锁九十年前,是一座厚重的里程碑,凝聚着几代人的求索九十年前,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演绎着命运的潮起潮落九十年前,是一艘沉稳的航船,满载着中国人图强的梦想九十年前,是一只嘹亮的号角,奏响中国人奋进的凯歌: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培植信念的绿叶,浇灌理想的花朵,党旗飘飘,指引我们填平道道沟壑绕过激流险滩,赢来峰回路转,镰刀铁锤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前。牢记为民的教诲,不忘务实的嘱托,忧患中的中国开始编织七彩的生活桃花笑春风,人面相映红在历史隧道中穿行的中国写满未来的憧憬明月醉荷花,大漠收残阳醉人的画卷中蕴含中国人文明富裕的梦想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求索的脚步:

  风骨遒劲的中国人民,用智慧的头脑畅想用勤劳的双手播种用滚烫的汗滴浇灌用诚挚的期待盼望困难、机遇、挑战、重任倾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起航终于,跨越一道道沉重的门坎神话般揭开崭新的篇章繁华的街市取代了冷寂的村落,贫瘠的土地结满了金色的硕果:经济建设亮点增多,招商引资催生助长,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合作医疗解民忧,驻联帮保化民愁风清气正导向明,换届选拔人人颂掀起责任风暴、推进效能革命,全力以赴优化发展环境。党史经典故事3毛泽东的拐杖情缘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主席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

  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主席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主席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也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党史经典故事45位战士渡乌江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

  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逃窜。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党史经典故事5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如果让生命早生50年我该会怎样是在煤窑中呻吟还是在街头上流浪实在荒漠里徘徊还是在海洋上飘荡是卷缩在破庙的一隅还是睡在闹市的垃圾箱不,那是祖辈的时代,我的时代充满富足的阳光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

  如果让生命早生40年我该会怎样高擎红旗出发吧向罗霄山脉,向巍巍井冈铁马金戈入冰河血溅长缨染沙场硝烟在高原上弥漫刀枪在青纱帐里闪亮不,那是父辈的时代,我的时代充满和平的花香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如果让生命早生30年我该会怎样明亮的夜晚,升起冲天的开国礼炮战争遗留,无数瓦砾和破壁残墙跟随将军出发吧向荒凉的戈壁,向不毛的沙岗唱起打夯的号子攀上脚手架迎接初生的太阳

  不,那是兄长们的时代我的时代充满科学的幻想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如果让生命早生10年我该会怎样大字报的风雪漫天飞舞小报告的短剑寸断肝肠是在街头高呼“打到”还是在“帽子店”里跑堂是在牛棚里孤守残灯还是在通向火葬场的路上不,那是我少年的时代我的时代充满奔“小康”的希望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我一天也不早生就像现在这样我绝不怨恨生不逢时我为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而欢畅

  如果我能一百次获得生命就一百次去实现理想前人已埋下幸福的种子我们要加倍去呵护让她长成大树留给后人乘凉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伟人曾经呼唤的那支桅杆,已傲然航行在大洋上除却百年阴霾,太阳重放光芒大汉的丝绸古道已走进地球的每个小巷大唐的诗篇正融入不同肤色人种的心房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中国制造”世界的每个大洲,都在研读孔子思想我知道,权与欲的肿块也在演变我知道,有些见不得人的阴毛在疯长请相信我,他们终将被收拾干净因为与时俱进,我们有这个力量哦,朋友我常常这样想

  如果我也到了老朽之年我该怎样我要学那溶金般的落日放射出最后一片霞光我要学那无私的春蚕献出最后一根丝给人们剪裁新装是的,这就是我的时代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啊就应该是这个样哦,朋友我就是这样富于幻想因为前辈的道路充满荆棘曲折而我的时代又是这样灿烂辉煌我们不能愧对在血与火中开辟的父兄我们不能只给后辈留下财富而没有思想我相信祖国的前程不会一马平川我相信忧愁和烦恼终会被歌声荡尽泪花是在为欢笑流淌鼓起生命最后的风帆吧我的朋友们

  让我们来一次向二十一世纪的——远航。

篇三:党史故事人物事迹

  

  【党史学习】党史?物故事三则李?钊:铁肩担道义

  精神启后?李?钊像。新华社发1889年,李?钊?于河北省乐亭县??坨村。?幼?母双亡,靠祖?教养成?。1913年,他东渡?本,就读于东京早稻??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条”后,李?钊积极参加留?学?总会的爱国?争,起草《警告全国??书》,呼吁全国?民团结?致,保卫锦绣河?。1916年回国后,李?钊到北京?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作。他积极投?新?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展开猛烈?争,成为新?化运动的?员主将。他发表的《青春》??,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俄国???命的胜利令李?钊备受?舞,他连续发表《法俄?命之?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命,他满怀信?地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旗的世界!”在宣传???命过程中,李?钊从?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个马克思主义者,进?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李?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李?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之?。1920年初,李?钊等?命家就开始商议在中国建??产阶级政党。同年秋,他领导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成?后,李?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的?作,在北???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运动,建?党的组织。1922年?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于北京、上海、?州之间,帮助孙中?改组国民党,为建?第?次国共合作的统?战线作出重?贡献。李?钊还领导北?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争,为??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1927年4?6?,李?钊在北京被捕?狱。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义凛然。4?28?,李?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铁肩担道义,妙?著?章”,是李?钊光辉??的真实写照。李?钊开创的伟?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命种?已经在中国?地上?根、开花、结果。

  蔡和森:??命践??下的誓?蔡和森像。新华社发蔡和森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蔡和森,1895年出?于上海,湖南双峰?。1913年,蔡和森考?湖南省?第?师范学校学习,后与?泽东成为同学。1918年4?,蔡和森和?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后创办《湘江评论》。1919年12?,蔡和森赴法国勤?俭学。在法国,蔡和森“猛看猛译”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命的书籍。蔡和森认为,要救国救民,就要?俄国???命的道路,就必须建??个?命政党。他与陈独秀和?泽东通信探讨建?共产党的问题,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成为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俭学的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次领导留法勤?俭学学?的?命?争;与周恩来、赵世炎等?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部的创始?”之?。1921年12?,回国不久的蔡和森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7?,蔡和森在党的??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负责党的宣传?作。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蔡和森在其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群众?争的才能,并在?争中成长为杰出的群众领袖。在1927年5?举?的中共五届?中全会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党的?七会议上,蔡和森?持?泽东的正确意见,为党确??地?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起了重要作?。1928年,在党的六?上,蔡和森总结了?地?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争、建?红军、开辟割据局?的可能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蔡和森赴?港指导?东?命?作,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顽强?争,直?英勇就义,?命定格在36岁。“匡复有吾在,与?撑巨艰。忠诚印??,浩然充两间”,他???年轻的?命,践?了当年?下的豪迈誓?,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战?到?命的最后?刻。?泽东说:“?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瞿秋?:“想为?家辟?条光明的路”

  瞿秋?像。新华社发瞿秋?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瞿秋?纪念馆,在东侧游客中?“怀霜社”?,第?眼就看到瞿秋?的名?——“我总想为?家辟?条光明的路”。瞿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之?,伟?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产阶级?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命?学事业奠基?之?。1899年1?,瞿秋?出?在常州,1917年秋考?北京俄?专修馆学习。1921年5?,瞿秋?在莫斯科加?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1?,瞿秋?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量政论?章,运?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1925年1?,瞿秋?在党的四?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后来,在党的五?、六?,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之?。1927年8?,在??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瞿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七会议,确?了?地?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为挽救党和?命作出重要贡献。会后,他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主席,主持党中央?作。1931年1?,瞿秋?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他到了??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并肩战?,?起领导左翼?化运动。1934年2?,瞿秋?到达中央?命根据地瑞?,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瞿秋?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6?18?,他坦然?向刑场,饮弹洒?,从容就义,时年36岁。?泽东?度赞扬瞿秋?:“他在?命困难的年??坚持了英雄的?场,宁愿向刽??的屠??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民?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景德镇市?民代表?会

  景德镇市?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

推荐访问:党史故事人物事迹 党史 事迹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