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7篇

时间:2024-05-02 12:4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

  摘要:在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成为当前政治教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学生兴趣不高,课堂参与面小,主动意识不强等。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课堂实效成为困扰政治教师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媒介,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有其特有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引导性原则、人本化原则、合作探究原则、精讲精练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备课要求:

  1.个体备课,钻研教材。要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课前自主备课是基础。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熟悉考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的思考与解读,进而达到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

  (1)看教材、教参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料。

  (2)做教辅的习题尤其是历年相关考点的高考真题。

  (3)在对重点难点进行仔细分析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理清基本的教学思路,找到引导学生掌握该框题知识学习的方法。

  (4)设计好该框题的学案,针对重难点知识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生会对哪一内容存在困惑,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等都要做好预案。

  2.集体备课,求同存异。

  (1)以框题为单位,由一备课主讲人就某一框题的教材进行解读分析,备课组其他老师进行探讨补充。

  (2)讨论交流本框题学案设计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打造精品学案并共享。

  (3)讨论交流反馈上周教学及学案编写、使用情况,便于反思补充改进。争取做到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提升,在争论中获得发展,真正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3.结合实际,形成个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又要再结合本班学情生情等,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特点,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集体备课中形成的学案进行修改、补充,形成适合教学班级学生使用的个性化学案。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冲破课堂制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己探究问题,注重体验领悟式和实况再现式的探究、开放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差异性、课程育人的导向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中的关键点: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熟知教材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收集相关教学素材,为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问题背景,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在探究活动背景创设活动中,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描述、故事介绍、视频导入等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我要学”的学习

  动机调动和培养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探究的主题,规范探究的目标,让学生在主题和目标指引下自主进行问题创设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2.学生自主提出假设,自主探究。学生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气质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对同一问题会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3.搜集资料,验证探究假设。验证探究假设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相关资料的搜集是学生做好探究活动的物质准备,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资料,也可以通过个人访谈、走访调查等活动搜集素材,为探究活动服务。学生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素材的内容,进行分类探究,继而对假设问题进行验证。

  4.综合评价探究结果,发展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对话,每个学生的表现教师历历在目,经历前三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学生进行探究结果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总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教会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出自己探究过程中的优缺点,为以后探究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以班级成长记录的方法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同时对探究的成果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科内容为载体,在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下,强调学生以教育主体的身份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成知识建构、情感体验及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生成性、开放性、全体性、合作性。

  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向参与主体的角色转变:参与主体角色的转变要求培养学生三大角色意识:

  (1)参与主体的自我意识,意味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主体意识,即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自我需求主动积极地学习。

  (2)参与主体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可以发展他们的选择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积极的态度,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改变以往学习知识较为消极的态度,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创建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1)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的开放,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要点、方法、过程等,以便学生自学。

  (2)有选择地开放教学内容,在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四本必修教材为依托,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师的知识储备都当作潜在的、可开发与利用的教学内容,甚至把通过各种媒介如电视、网络等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也作为有待发掘的教学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

  3.设置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积极设置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环境中去感受、体会所学知识和内容。

  4.推动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学生的全面全程参与包括三个方面:

  (1)全体学生的参与。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如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辩论、演讲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即兴组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2)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前,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在课上,学生以提问、讨论等方式介入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想法,分享大家的智慧。在课后,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探讨有待深入的问题等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流。

  (3)学生的身与心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场”,更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与发展。我们应当更新观念,勇于做政治改革的实践者,积极探索与运用最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泓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

  [2]张承祖

  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

  [3]马正国

  论中学政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5。

篇二: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一个民族进步的永恒主题,其宗旨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以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用“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新理念,以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为基本思路,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去,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讲授式教学

  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练习巩固一当堂总结等环节。这种方式多用于教学内容难,学生素质低劣、教学硬件差的班级。要视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确定其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终身受益。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的指导下,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得以引导、教材的内容得以延伸、学科综合的优势得以发挥,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二、自学式教学

  抓住重点一理清思路一分析理解一得出结论。这是在思想政治课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教学流程,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调查主题要瞄准社会热点和教材重点的切合点,或是教材中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思想政治学科的实用性,不仅能深化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教育功能。

  三、讨论式教学

  发现问题一质疑讨论一精讲点拨一实际运用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为主线,以学为重心,促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可采用泛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所谓泛读,通过泛读教材内

  容,了解教材大意,找到观点,完善知识结构;所谓精读,要求探究教材知识,大到纲目、线索,小到概念、观点,都能一清二楚,使每次的阅读都有新的收获。

  发现问题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多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和学生活动,让学生从材料和活动中发现问题。

  质疑讨论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对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调控学生的讨论:当学生出现讨论冷场时,教师要反复启发,缩小切入点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当讨论各方相持不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向正确方面发展;当讨论离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当讨论产生新问题时,教师要挖掘重点、因势利导;当讨论出现了错误的观点和情绪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要简单地予以否定或责备。精讲点拨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深化。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教师不急于点破,而是将问题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重新展示给学生,同时再次提供信息、暗示,由学生讨论,教师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这一过程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具体地解决问题。一方面是对已知的应用,同时训练掌握新知;另一方面,又可建构新知,进行存储,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展示,实践能力和创造人格得以培养。

篇三: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篇四: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六环节导学交互响应”教学法

  第一环节: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应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研究,肯定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楔子。乌申期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感觉来思维的。”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有如汤中的盐,让学生好之乐之,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政治课堂不能像领导作报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要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即创设情境。教师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入手,符合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从现实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创设情境的核心任务是教师按照课标要求,搜集、归纳、整理包涵教学内容所涉及问题的情境材料,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就展现给学生。情境材料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浅显、易懂、具体、直观的现象材料,小点切入。直观性是创设情境主要特征和根本要求。就政治课堂教学实际而言,情境可分为视觉情境、听觉情境、活动情境。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所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视觉,故首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看得见”,即创设视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图片、照片、动画、影像、实物、模型等。其次要让学生“听得到”,即创设听觉情境,具体形式包括音乐、广播、朗诵、寓言、故事、俗语及名言、警句、成语等;再次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摸得着”,包括实验,游戏、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好课就像好戏,开演几分钟就要牢牢抓住你的观众。需要说明的是,直观易感的情境必须紧紧围绕课标来创设,否则会起相反作用。例如上课一开始就随便给学生讲一个笑话,但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结果课堂进行了二十分钟,还有学生在回忆讨论笑话的内容,则整个课堂结构就被这个笑话完全破坏掉了。学习本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才是需要的”,老师抛砖的目的只为向学生引玉。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使课堂热闹、有趣、好看,而是要引出本节课所要讨论研究的问题。

  第二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点拔指导

  教师需注意做好以下点拨指导工作:

  一是目标要明,方法要正。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自学目标。自学究竟学什么,哪些是可供学生自学完成的任务,要给学生要求明确。学生自学总的目标可归纳为“标、记、理、找”四字诀。“标”即做标记,要能在课文上标出概念、原理、观点;“记”即识记,记标题、记原理、记结论;“理”即整理,理层次、理思路、理问题;“找”即质疑,找重点、找难点、找关联点。通过任务分解,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能完成全部四字要求,水平差的学生也能完成前两字要求,从而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学生自学期间,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课堂中间,观察了解学生自学进程,有效控制课堂秩序,对自学困难、思

  想跑毛学生要单独指导和纠正。

  二是激励要够,压力要足。学生自学开始就将自学过程中需完成的任务和解答的问题明确告诉学生并可板书在黑板上,并强调下一个环节将进行当堂检测和单独提问,否则学生会有“假学习”情况出现。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自学进程,也使自己进一步明确下一环节教学重点难点所在,并根据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突破。

  第三环节:教师精讲纠误,学生归纳提炼

  本环节是中心任务是通过当堂提问检测学生自学过程中记忆缺失和理解偏差所在,指正易错点、易混点,同时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抓住时机,促成基本教学任务目标完成。教师在提问检测的自主学习效果时,切记不可陷入以下误区:一是空洞浮泛,大而不当,学生不知问题中心意义所在,只好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克服的办法是将问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问题缺乏思想深度,学生不待教师问完就异口同声说出答案,没有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只是落个顺口溜而已。三是单调直露,思维僵化,翻来覆去只是问

  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行不行?激发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不恰当、不正确、不完善的答案,教师不要急着自己补充纠正,要让其他同学来替他补偏纠错,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把学生的错误答案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声错了了事。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表现欲,善于把得出正确结论的功劳让给学生,自己只扮演苏格拉底所谓助产婆的角色。对学生确实难以把握和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依然要进行必要的讲授,但不宜像过去一样长篇大论,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本环节任务完成后,传统意义上一节课就上完了。按照现行考试评价的制度,学生只需要再进行一些习题作业训练就已能够应对课标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考试。然而按照新课标标准,好戏还在后头。

  第四环节:教师展现案例,启发学生质疑

  案例是包含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特殊事实材料。教学案例的建立和运用应遵遁下列原则:一是“精”,即所选案例材料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符合课堂教学目标并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现象材料。二是“深”,既案例材料要包含深刻的认知矛盾,有质疑探究的价值。与情境材料相比,它不再强调直观性。展现的方式以抽象文字图表数据为主,信息量大,涉及问题更加全面和复杂,能够引发学生做深入分析和深刻思考。三是“真”即案例材料应该是直接取自社会生活实践,是现实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最忌讳为迎合某种理论观点而生编硬造或对客观事实预先进行某种修正。四是“新”,既案例材料要选取最新发生的现象材料。特别是以统计数据形式出现的材料,更要强调时效性,否则思想政治课就会异化为历史课。材料陈旧,不仅本身缺乏研究价值,而且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同时,问题设计要“新”,要能引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不能老是重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五是“近”,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材料如果过分晦涩冷僻,学生就会将很大部分精力花在理解材料本身而不是去探讨研究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问题,使课堂教学过程偏离正常的教学目标

  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好教师最善于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中发现课程资源。本环节的课程价值在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过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基本概念原理记忆理解的基础

  上进一步达到分析运用的水平,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找出疑点,联系热点,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本身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品质。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来讲,此环节与考试要求完全一致,使新旧课程实现了较好的对接。

  第五环节: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引导

  本环节的学习形式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在案例展现基础上提示若干个可供学生探究的议题,将讨论研究的工作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好课堂组织安排和秩序控制工作。放开学生的口,让学生敢说;打开学生的脑,让学生敢想。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创造性意见,让学生思维处于最大限度的发散状态。不管学生在讨论中观点正确与否,教师都要沉得住气,不做纠正,不做评价,不做结论。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学生讨论必须动口出声甚或争辨、以激活头脑中的所有智慧因子。为防止讨论无序无果,讨论前要指定一名小组代表做好讨论纪要,不能说过撂过。讨论的时间要长短适度。时间太短,学生尚未进入深入探讨问题状态便草草收场,会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时间过长,说闲话扯野谈的人会多起来,进而影响学习效率。讨论结束时要让各组代表陈述其讨论结果,教师负责分类罗列,以供师生交流分享。一节课是否有创造性,是否体现研究性学习价值,是否真正精彩,全在此一举。

  第六环节:教师释疑解惑,学生拓展延伸

  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要进行点评,肯定其创新价值,指出不足。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要适度解答,但不要把话说绝、说完,要再留出一些空间供学生课后思考。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自己动手归纳提升出课堂精要,做好笔记,以备课后复习巩固,使整个课堂教学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使课堂教学留下问题伏笔,能与后续内容衔接,以便拓展延伸。

篇五: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解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解读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着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和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和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

  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话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篇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肩负着特殊任务的课程,它既有传授社会科学知识、应对高考的任务,也有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的职责,同时也担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德育教育的特殊使命。思想政治课有其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需加提醒的是,选择的材料要有时政性、典型、广泛,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性直观教具,形象性直观教具,象征性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等等。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结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实践,努力创造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一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形成知识优势。二是师道尊严,形成心理优势。这两大优势造成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不能临下。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不愿、不敢或无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四、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讲清相关、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三要讲清理论和方法的具体适用范围,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随意地扩大或缩小其适用范围都容易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五、以能力为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科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在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的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二)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不能靠临时突击。(三)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把它们分割开来培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四)课堂教学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模拟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六、以分析方法为核心

  我們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大量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象,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

  七、以觉悟为目的《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一个品行俱优的教师无疑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他们普遍关注而又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的热点、疑点问题。再次,教师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没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教师的教学就很难使学生信服,没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教师纵有满腹经纶也无济于事。当然,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框架,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篇七: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作者:杨玉芳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23期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共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教学教研实践,笔者尝试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

  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需加提醒的是,选择的材料要广泛、典型,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性直观教具、形象性直观教具、象征性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等。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结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政治课 教学模式 思想